天策府宝
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所铸,时在乾化元年(公元911年)。马殷曾受后梁太祖册封为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为纪念此事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铜钱直径约40mm,重37g左右,为古钱名誉品,稀见。...
古币知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列表页顶部 |
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所铸,时在乾化元年(公元911年)。马殷曾受后梁太祖册封为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为纪念此事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铜钱直径约40mm,重37g左右,为古钱名誉品,稀见。...
五代南闽王延政称帝于建州,改国号为殷,建元天德,共历2年,铸造有“天德通宝”和“天德重宝”背“殷”钱,天德重宝背殷钱分铜铁两种,其中铜钱有大样...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延羲永隆元年(公元939年)铸,风格类似闽开元通宝大钱,材质有铜、铁、铅三种,铁钱尚能见到,其他材质极罕。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延羲,永隆元年(公元939年)...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咸康元年(公元925年)铸,制作粗疏,钱文不整,背常见仰月、星纹等。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元年(公元925年)铸。钱面文字: 面文“咸...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主王衍乾德年间(公元919~924)铸造。版式为小平钱,另有折五型存世,然极罕见。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主王衍乾德年间(公元919~924)铸造。钱面文字:...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光天元年(公元918年)铸,制作粗劣,钱文草率。历史年代: 前蜀高祖王建光天元年(公元918年)铸。钱面文字: 面文“光天元宝”,“光&...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天汉元年(公元917年)铸,制作较王建其他几种钱币工整。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天汉元年(公元917年)铸。钱面文字: 面文“天...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通正元年(公元916年)铸,制作粗率,背有星、月纹。历史年代: 前蜀高祖王建通正元年(公元916年)铸。钱面文字: 面文“通证元宝”隶书旋...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永平年间(公元911~915)铸造,铸工不精,面文粗糙。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永平年间(公元911~915)铸。钱面文字: 面文“永平元宝&...
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始铸,是五代时期铸行最多、质量最好的铜钱。背仿开元,多星月纹。历史年代: 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始铸钱面文字: 面文&l...
五代后汉隐帝刘承乾祐元年(公元947~950年)铸行,面、背多有星、月纹,钱径约24mm,重3.5g左右。历史年代: 五代后汉隐帝刘承乾祐元年(公元947~950年)铸。钱面文字: 面文&ldq...
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铸造,当时既有官铸也有私铸,官铸较精整,钱径约23mm,重4g左右,私铸薄小,制作粗劣,版别较多。历史年代: 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铸。钱面文字: 面...
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年间(公元926-929年)铸,元字右挑,钱径约23mm,重3.5g左右,存世稀见。历史年代: 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年间(公元926-929年)铸。钱面文字:...
五代十国时期梁太祖朱温年号(公元907~911)铸造的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开平元宝为中国古代钱币,铸造于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1年)。该钱币属青铜材质,钱文隶书旋读&ld...
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公元907~910年)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今天流于世上的开平通宝钱仅有大钱一种,形体仿照开元钱,但铸造制作上更粗糙,边廓不整齐,钱径35mm,重14g,极为罕...
唐代西域突骑施汗国所铸钱币,青铜质,圆形方孔,钱面为一圈粟特文,意为“天可汗突骑施钱”,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图案。钱径约25mm,厚约2mm,重约4.6g。历史年代: 唐代。钱...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手机广告位-列表页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