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铢
''续铢''钱流传极罕,殊足珍贵,对于它的来历一直无从查考。模仿五铢而来,观其文字、制作又绝非隋唐以后之物,故对它的断代可从西汉直至隋末。
''续铢&...
古币知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列表页顶部 |
''续铢''钱流传极罕,殊足珍贵,对于它的来历一直无从查考。模仿五铢而来,观其文字、制作又绝非隋唐以后之物,故对它的断代可从西汉直至隋末。
''续铢&...
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所铸的六铢钱,钱径约25mm,重4g左右,制作精良。历史年代: 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钱面文字: 面文“太货六铢”,篆...
南朝梁武帝萧衍,太清年间(547~549年)铸造,钱径约23mm,重3g左右,“太清”二字年号,“丰乐”二字吉语。历史年代: 南朝梁武帝萧衍,太清年间(547~549年)铸。钱...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钱体薄小,钱径约18mm,重1.2g左右,少见。历史年代: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钱面文字: 钱文“两铢”二字横读,篆书。面值:...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所铸,钱体薄小,钱径约18mm,重1.2g左右,稀见。历史年代: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铸。钱面文字: 面文“景和”,篆书...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钱体薄小,钱径约18mm,重1.2g左右,稀见。历史年代: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面文字: 面文“永光”,篆书。面值: 二...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67~467年)铸,钱体薄小,形制类孝建四铢,钱径约22mm,重2g左右,较为稀见。历史年代: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57年)铸。钱面文字: 面文“...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孝建元年(454年)始铸,形制同于宋文帝四铢钱,面“孝建”二字,初铸钱径约22mm,重2g左右,未久即见减重,钱径约16mm,重0.5g左右,常见倒书、横书、星文者。历史...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铸,轮郭形制与五铢同,钱径约22mm,重2g左右。历史年代: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铸。钱面文字: 面文“四铢”。面值:...
北周静帝宇文阐,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铸,初以一当百,与五行大布并行。“永通万国”的出现,连同布泉、五行大布使北周三品不仅在南北朝、乃至在我国以及世界铸币工艺史...
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铸,以一当十,与布泉、五铢并行。面文“五行大布”为玉箸篆,钱文及制作均精美,为著名的“北周三品”之一。历史年代: 北...
五铢钱,有内郭,制作精好,初认为是陈五铢,后根据出土地点及铸造风格,疑为北周武帝时期铸,与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并用。历史年代: 北周(公元557年~581年)。钱面文字: 五铢,...
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553年)始铸,青铜质,直径约2.4mm,重量3.5g至4.2g,铸造精美,存世较多。历史年代: 北齐文宣帝(553~559)时期。钱面文字: 面文篆书“常平五铢&r...
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始铸,后续也有铸造,一般直径2.3cm,重约3g,制作工整。存世量稍多。历史年代: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铸。钱面文字: 钱文&ldqu...
中国最早年号记重钱,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铸造。形制类五铢钱,然制作粗疏。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混杂,大小不一。大者直径25mm左右、重约3.4g,小者直径2cm左右、重约...
大布黄千为王莽始建国二年实行第三次货币改制时所铸十布之最大者,“黄”为“横”之省偏旁“木”,“横”即“衡”,“...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手机广告位-列表页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