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

战国时期秦国始铸,统一六国后成为第一种国内统一的圆形方孔钱,一般文字古朴、高挺的为战国铸,较为规整的为统一后铸,大小不一,目前断代仍有困难。

历史年代:

       秦。

钱面文字:

       面文“半两”篆书,早期接近大篆,较为古朴,后期为小篆,即秦统一后的标准文字。

面值:

       半两。

铸造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三说)为单位,供巨额支付,如帝王赏赐、贵族间馈赠等之用;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但传世秦半两钱轻重差异很大,轻的六克多,重的在二十克以上,介乎其中的则重十几克,成色也很不一律。司马迁说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收藏价值:

       秦半两存世较多,其收藏价值主要与文字风格和重量有关,文字较为放逸古朴的价格也较高,较为规整的价格稍低,重量也是重要指标,一般10g以下的价格在300元左右,10-15g价格在1000元左右,15g以上稀见,价格在3000至数万元不等。

赞一下
上一篇: 两甾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

相关推荐

全部评论()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