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一百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四种,均分铜、铁,铜钱存世极少,铁钱亦不多见。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
钱币百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列表页顶部 |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四种,均分铜、铁,铜钱存世极少,铁钱亦不多见。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四种,均分铜、铁,铜钱存世极少,铁钱亦不多见。
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铸,著名钱币收藏家马定祥断其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岩改名刘龚时特铸的庆典钱,似应铸于白龙元年(公元925年),罕见。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铸。钱面文字...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乾亨年间(公元917~925年)铸造,铜质小平钱,制作不工整,又铸有乾亨重宝铅钱,文字拙劣,有传形及背穿上“邑”字者。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乾亨年间(公元917~925年)铸造,铜质小平钱,制作不工整,字体之间流铜较多,较为稀见,另铸有乾亨重宝。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乾亨年间(公元917~925年)...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李昇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为国号钱,李昇原名徐知诰,于吴天祚元年(935年)被封为齐王,三年(937年)篡位称帝,国号大齐,铸大齐通宝,罕见。历史年代: 五代十...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璟铸,小平篆书,与篆书开元通宝仅一字不同,疑为开元异书,应铸于同一时期。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璟铸。钱面文字: 面文“开国通宝&rdqu...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璟铸,应铸于保大晚期(公元957年),为国号钱,仅见小平,另有“大唐镇库”大钱,罕见。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璟铸。钱面文字: 面文&ldqu...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璟铸,为国号钱,有小平、折十、楷书、篆书多种,铸量亦较大。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璟铸。钱面文字: 面文“唐国通宝”对读,有真、...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宗李璟在位时期铸造,文字精良,分为隶书,篆书两种,另还有铁钱存世,较为稀见。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宗李璟在位时期所铸。钱面文字: 面文&ldq...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璟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楚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背“天”字,有楚钱风格,另有铁钱,均罕见。历史年代: 南唐李璟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所铸...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明德年间(公元934~937)铸,“大蜀”为国号,小平钱,存世罕见。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明德年间(公元934~937)铸。钱面文字: 面文“大蜀...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广政年间(公元938~965)铸造,小平钱,铜、铁、铅钱并行,铜质者较稀见。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广政年间(公元938~965)铸造。钱面文字: 面文&ldq...
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所铸,时在乾化元年(公元911年)。马殷曾受后梁太祖册封为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为纪念此事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铜钱直径约40mm,重37g左右,为古钱名誉品,稀见。...
五代南闽王延政称帝于建州,改国号为殷,建元天德,共历2年,铸造有“天德通宝”和“天德重宝”背“殷”钱,天德重宝背殷钱分铜铁两种,其中铜钱有大样...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延羲永隆元年(公元939年)铸,风格类似闽开元通宝大钱,材质有铜、铁、铅三种,铁钱尚能见到,其他材质极罕。历史年代: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延羲,永隆元年(公元939年)...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手机广告位-列表页底部 |